当地时间8日,挪威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。据新华社消息,初步计票结果显示,执政党工党将在新一届议会中继续保持第一大党地位。这意味着,在欧洲国家集体“向右转”的趋势下,挪威左翼政党工党仍成功击退了“右翼浪潮”。
不过,由于没有政党获得绝对多数席位,工党将与其他政党联合组建新一届政府。现任首相斯特勒虽有望继续掌权,但可能将面临诸多掣肘。
工党守住阵地
根据挪威选举委员会8日深夜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,工党在选举中获得53个议会席位。右翼的进步党获得48席,一跃成为第二大党。中右翼的保守党获得24席,位列第三。其余44席被另外6个政党获得。
此次议会选举中,选民在全国19个选区进行投票,从22个政党或组织的4912名候选人中选出169名议员。挪威统计局数据显示,此次有投票资格的选民达405万人,创下历史新高。
尽管左翼阵营赢得多数席位,但右翼势力也不容小觑。据报道,工党所在的左翼阵营共获得89个席位,右翼阵营获得80个席位。
其中,进步党已跃升为最大反对党,席位数是上届大选后的两倍多。此前的最大反对党保守党在此次大选中表现不佳。
挪威议会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。在2021年的选举中,以工党为首的中左翼联盟击败以保守党为首的中右联盟,赢得多数席位并执政。
击退“右翼浪潮”双融优配
对于此次大选结果,现任首相斯特勒表示,这给挪威以外的人们也传递出信号:“在右翼浪潮中,社会民主主义仍能够取得胜利。”
舆论指出,中左翼联盟的胜利让挪威与其他北欧国家形成了鲜明反差。目前,挪威的北欧邻国瑞典、芬兰均由中右翼政府执政。近年来,在经济不景气、乌克兰危机延宕、美国特朗普政府调整对欧政策的背景下,欧洲国家纷纷“向右转”,右翼势力呈现上升势头。
分析人士认为,工党能在此次大选中扭转颓势、取得胜利,也与当前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有关。
挪威是北约成员国但并非欧盟成员,其领土在北极地区与俄罗斯接壤,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。
特朗普的当选、关税争端及俄乌冲突,都令挪威选民更渴望稳定。根据挪威奥斯陆和平研究所近期的一项调查,约59%的挪威人认为欧洲可能在未来十年内爆发新的冲突,高于去年的55%。
在此背景下,目前的工党政府更受选民青睐。一方面,现任首相斯特勒丰富的从政经验为其赢得广泛信任。
另一方面,今年2月,随着挪威中间党因能源政策分歧退出政府,斯特勒还借机引入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出任财政大臣,进一步提振工党支持率,在一两个月内就让工党支持率上涨10个百分点。
挪威民众普遍认为,两度出任挪威首相、曾任北约秘书长10年之久的斯托尔滕贝格能够带来安全保障、防止爆发新的冲突,并且将更擅长处理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。
另有分析称,右翼阵营内部因领导权之争出现分歧,也为左翼阵营创造了机会。有说法称,进步党领导人西尔维·利斯特豪格和保守党领导人、前首相埃尔娜·索尔贝格均盯上首相之位,导致反对派未能凝聚力量。
面临多重挑战
接下来,工党将与其他政党进行组阁谈判,以建立新一届政府。如果组阁顺利,现任首相斯特勒有望继续连任,但他仍将面临多重挑战。
一方面,由于工党需要与规模较小的左翼政党谈判以实现组阁,可能面临诸多掣肘,需要在主权财富基金对以投资、油气开采等问题上进行妥协。
近期,在巴以冲突背景下,因涉及对以色列投资问题,原本强调“非政治化”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成为焦点,引发争议。截至今年6月30日,该基金持有61家以公司股份,总额约22亿美元。此后,该基金已从至少11家以公司撤资。据报道,部分左翼政党已将撤资作为支持工党政府的条件,让工党面临压力。
此外,在能源政策上,随着欧盟计划进一步淘汰俄罗斯油气,工党倾向继续开采能源,但部分左翼政党却主张停止石油勘探活动,摆脱化石能源。
另一方面,和不少欧洲国家相同,挪威政治也出现“MAGA化”趋势,也给工党带来挑战。
随着社会分化加剧,更多年轻男性转而投票给主张降低税收、减少国际援助、反移民的民粹主义政党进步党。各政党领导人还纷纷指控对方存在撒谎与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。
(编辑邮箱:ylq@jfdaily.com)双融优配
撮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