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隔不到9个月,法国政坛再次“地震”。
据新华社报道,法国总理贝鲁领导的政府8日未能通过国民议会信任投票,政府宣告垮台。
此刻,距离这位74岁的资深中间派总理去年12月13日上台不满9个月。
法国总统府发布公告说,马克龙将在接下来几天任命新总理。
这意味着法国在不足两年时间内将迎来第5位总理,政府如此高频更迭,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建立以来前所未有。
法国究竟怎么了?在这份拉长的总理名单上,下一位又是谁?
为何被罚下场?
当天,贝鲁在投票前发表政策演说,强调当前公共债务状况的严峻性,呼吁议会不要忽视经济与财政挑战,寻求给予政府信任投票。
然而,一番慷慨陈词仍未力挽狂澜。开票结果显示:194票支持、364票反对。
左翼、极右翼政党议员纷纷投下反对票,仅中间派及部分共和党右翼议员支持贝鲁。
根据相关法律,由于所获支持票数少于反对票数,贝鲁领导的政府未通过信任投票,必须辞职。
贝鲁为何没能挺过信任投票?
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智库研究员、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国与法语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薛晟认为与贝鲁、反对党双方都有关,“各打五十大板”。
从贝鲁来看,他提出的预算案对左右翼均有误判。
追根溯源,预算案是此次信任投票的导火索。
贝鲁7月提出2026年预算计划,大砍财政和医保支出,触动福利“奶酪”,遭到反对党和民众反对。
判断预算案“闯关”议会无望后,贝鲁要求议会对其领导的政府进行信任投票好牛,以便寻求议会对预算案的支持,帮助政府摆脱困境。
贝鲁所提预算案之所以遭左右翼反对,既与诉求差异有关,也有其自身失误因素。
对于左翼,贝鲁在预算案中纳入“富人税”以争取左翼支持,却忽视左翼已从“反对贝鲁任总理”转变为“反对马克龙”的联盟,不会因此领情。
与此同时,左翼反对大幅削减438亿欧元财政支出以及其他福利。
对于极右翼,贝鲁曾在2022年总统大选时支持极右翼候选人,当初马克龙任命贝鲁为总理也有借助其与极右翼关系的考量,但贝鲁在推动预算案过程中未与极右翼充分沟通。
极右翼则不满在不增税情况下提高军费开支以及对欧盟投入太多。
从反对党来看,除了不满预算案,投反对票也不无政治算计。
反对党将此次信任投票视为更迭政府、推举自身总理人选甚至“倒马”的机会。
尤其是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,近期支持率显著上升,对总理甚至未来总统职位都心存觊觎。
极左翼政党“不屈法国”更是借机“逼宫”马克龙,准备提出弹劾程序。
此外,薛晟补充道,贝鲁预判信任投票前景不妙,却仍坚持表决,部分原因在于其本人对担任总理已心灰意冷。因为政府核心人员多来自马克龙阵营,预算案的最终决定权也掌握在马克龙手中,总理实际权力有限。
谁将成为新总理?
政府垮台,意味着法国政局又一次进入痛苦轮回。
对马克龙来说,摆在面前有两条路,一条是解散议会重新大选,另一条是继续任命总理。
目前,马克龙排除解散议会重选以及辞职的可能性。
在马克龙阵营看来,解散议会无助于化解危机,更重要的是,去年提前大选“豪赌”失败,反而重创执政联盟力量,以致沦为少数派,并且议会分裂加剧,为后续政治动荡以及预算僵局埋下祸根,再次大选或许结果更糟,不能再冒风险。
那么,就剩下第二条路。然而,选谁当总理也是棘手难题。
根据法国宪法,作为国家元首好牛,总统可直接任命总理,以处理国内事务。
按惯例,总理一般来自国民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。
目前,左翼联盟拥有最多席位,而且,前总理巴尼耶以及贝鲁分别来自保守派、中间派。
观察人士预计,马克龙将从中左翼政党社会党物色总理人选。
据悉,社会党党首奥利维耶·福尔以及同样来自该党的前总理卡泽纳夫、审计法院院长皮埃尔·莫斯科维奇、国民议会党团主席瓦洛被认为是潜在人选。
但保守派抵制总理来自中左翼阵营。右翼政党共和党主席、内政部长布鲁诺·勒塔约表示,绝不会接受一位来自社会党的总理。勒塔约也被视为总理人选之一。
还有一种可能是马克龙从“自己队伍”中寻找新总理。
首选可能是现任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·勒科尔尼,他是马克龙领导的复兴党成员,据说与总统关系密切。
舆论认为,在法国政治高度分裂的形势下,此前任命巴尼耶和贝鲁都已相当艰难,这次任命也必定充满风险和激烈博弈。
“共和党反对中左翼的态度将对马克龙的任命构成重要阻碍。”薛晟说,马克龙虽然有权任命总理,但仍要兼顾各党派利益。
在薛晟看来,在议会与总统的双重制约下,法国总理已逐渐沦为“吉祥物”,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权力。
议会方面,呈现左中右“三足鼎立”态势,无任何一方拥有绝对多数席位。这种格局导致无论谁担任总理,都难以落实施政理念。
与此同时,大政方针由总统马克龙决定,总理实际可发挥作用有限。
还有分析指出,新总理将是极具挑战的“高危”职业,首先要收拾预算残局,其次要与各政党协调关系,以便推行政策,最后仍可能面临不信任投票而被迫下台。
加剧现实困境
“你们有权推翻政府,但你们无权抹去现实。”贝鲁在信任投票当天向议员怒吼。
薛晟认为,法国现实状况不容乐观,政府再次垮台将加剧政治、经济和社会困境。
政治层面,自2022年立法选举以来,不稳定已成为常态并可能延续。
经济层面,公共债务在GDP占比高达114%,位居欧洲前三;财政赤字占GDP达5.8%,远超欧盟3%上限;利息支出大幅增长;债务风险急剧上升。
“外界已看衰法国经济和投资环境。”薛晟说。
社会层面,政治不稳定可能向社会传导,引发社会动荡。
法国工会、左翼政党和社交媒体已计划举行“封锁一切”大游行和大罢工。
更令外界担心的是,作为欧盟第二大经济体、德法“双引擎”之一,法国动荡失序将引发巨大外溢效应。
舆论认为,政局动荡将削弱法国控制债务、修复财政的能力,恐将引爆新一轮欧债危机。
目前,法国长期借贷成本飙升至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,反映投资者对该国财政前景感到不安,法国信用评级面临进一步下调风险。
薛晟表示,法国若债务“爆雷”将对欧元区乃至欧盟造成巨大冲击,导致欧元汇率下跌、欧洲全球贸易地位下降、民众购买力受损,甚至引发欧元能否存续的危机。
危机根源何在?
政府频繁倒台、总理换人如走马灯,自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立以来似乎前所未见。
法国国内也在追问:局势如此动荡,究竟是领导问题还是体制危机?
薛晟认为,法国当前困境与体制、治理缺陷都有关。
体制方面,第五共和国顶层设计并不完美,包括总统权力缺乏约束、政府稳定性缺乏制度保障。
尤其是当国民议会无绝对多数政党时,政府难以推进政策,且不信任动议或弹劾等机制逐渐沦为党争工具。
治理方面,马克龙上任后,内政上,对政策成效缺乏评估,养老金等关键改革未能落实;外交上,投入大量精力,以致忽视国内民生问题与政治矛盾的解决。
“马克龙后续执政将面临非常大的压力。”薛晟说,内部要调解政治矛盾、推动民生改革,外部要介入解决俄乌冲突、领导“志愿者联盟”以及应对美国关税挑战,马克龙在剩余任期内能否顶住政治压力不解散议会重新大选,仍是未知数。
(编辑邮箱:ylq@jfdaily.com)好牛
撮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